“紅色基因”搞活一方“黑土經濟”
農安縣探索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強村富民
六月,田野里處處孕育著新生。近日,記者走進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,無人駕駛的農機在農田中穿梭,玉米、小麥等糧食作物早已吐露新綠,智能溫室以及連棟大棚建設得如火如荼……農安縣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探索正在開花結果。
無人駕駛的農機在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的農田中穿梭。 梁闖 攝
六月,田野里處處孕育著新生。近日,記者走進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,無人駕駛的農機在農田中穿梭,玉米、小麥等糧食作物早已吐露新綠,智能溫室以及連棟大棚建設得如火如荼……農安縣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探索正在開花結果。
2021年,農安縣成為我市唯一的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試點縣。這一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新模式,已在全縣5個鄉鎮14個村全面展開。通過盤活土地流轉,集中連片開發,產生規模效益,將村民、土地、資金高效組織起來,實現黨組織優勢同合作社市場優勢、生產優勢的雙向融合。目前,14個省級示范村合作社均已成型,村集體占股均在10%以上,其余多為村民占股?!敖ê靡粋€黨組織,辦好一個合作社,發展一個產業,搞活一方經濟,帶富一方群眾”,讓一座座小村莊煥發出內生動力。
盤活土地 不做“一錘子買賣”
“原來這是長滿野草的荒地,幾個月后這里將變成70多棟大棚連片種植的葡萄基地?!闭驹谄咸逊N植項目選址地,陳家店村黨委書記付升學看到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未來的發展愿景。他說,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,土地集約化發展,有效破解了農業經營規模過小,制約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難題,應了那句老話——火車跑得快,全靠車頭帶。
今年,陳家店村積極布局,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,整合本村新型經營主體,探索出以黨支部領辦聯合社,統籌種植、養殖、農機等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新路徑,吸引村民廣泛參與,盤活了全村近90%的土地。
“我們不做‘一錘子買賣’,不是把土地流轉出去就不管了,而是由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實現由‘分’到‘合’,區域規?;l展?!备渡龑W說,將流轉的土地統一規劃,推進農業機械化、智能化、現代化進程,不僅能有效降低成本,還能實現科學化種植。目前,村里正在打造生態無人農場,計劃通過3年的科研發展和試驗,實現耕、種、管、收環節的無人作業生產模式。
產業升級 換條“跑道”再出發
在巴吉壘鎮太和村,肉牛養殖一直是全村的主導產業,路旁的農家院里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牛舍,養殖的肉牛個個精壯肥碩。說起肉牛養殖新變化,松澤農牧合作社負責人李冰覺得,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讓他找到了快速發展的金鑰匙,“在這一模式的資金扶持下,合作社從散養變成了規模養殖,存欄量擴大了一倍?!?/p>
太和村的改變,從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開始。今年,太和村轉變肉牛養殖思路,借助其土地清收成果、村集體資源、畜牧養殖基礎等多方面優勢,成立起肉牛養殖聯合社。依托區域內畜牧養殖項目延伸肉牛養殖和經濟作物產業鏈條,形成集體收益分現金、養殖務工掙薪金、土地流轉得租金、入股參股分股金、原料出售變資金的“一業生五金”養殖模式。
“目前,存欄量達2000頭的太和村領辦創辦合作社集中養殖示范園已經開工。項目建成后,將按照標準化養殖模式,提升當地肉牛產業的競爭力,使養殖戶與企業、消費者建立起了更加緊密的聯系?!碧痛妩h總支書記曹明磊說,從管理村屯到經營產業,思路變了,觀念變了。目前,已有300戶農民加入黨支部領辦的聯合社,升級后的肉牛產業,換條“跑道”再出發。
強村富民 抱團發展換“活法”
入夏以來,位于前崗鄉三合村的立文種植專業合作社瓜果陸續成熟了。大棚內正散發出誘人的果香。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,三合村因地制宜,完善產供銷“一條龍”服務,打造出了高質量“棚膜”領辦項目。合作社現有5棟溫室和40棟大棚,種植油桃、葡萄、香瓜、西瓜等作物,村黨組織引領強村富民有了新抓手。
在三合村黨總支書記陶立文看來,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不光是為了強村,更重要的還在于富民,“以前村里的瓜果,都是村民分散種植,品牌價值較低,缺乏市場競爭力。如今,合作社借助黨支部領辦的政策優勢,統一管理、統一品牌、統一銷售,實現村民和村集體雙增收?!?/p>
“致富不致富,關鍵在支部”。今年,合作社將計劃再建50棟溫室、160棟大棚,用于種植哈密瓜、火龍果、藍莓、木瓜等特色果蔬。隨著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越辦越好,過去猶豫觀望的村民開始轉變觀念,通過土地入股、技術入股等方式,三合村已有30余戶農民加入合作社,“種得好不如賣得好。我們也要換個活法,從單打獨斗變成抱團發展?!奔尤牒献魃绲拇迕窦娂姳硎?。
因地制宜,不搞一鍵復制。農安縣將以省級示范村為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試點,找準合作社創辦模式和經營方向,做強特色產業,計劃利用5年時間,實現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整鄉域鋪開。